顶点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767章 世纪大阅兵

第767章 世纪大阅兵


升国旗之后,先是阅兵式。

    也就是受阅部队列队,由阅兵者从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

    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加长版红旗轿车沿着铺好红毯的金水桥驶上长安街,在另一辆已经等待许久的车前停稳。

    天地之间,一片肃静。

    李良新向对面的老人举手敬礼:

    “首长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阅兵总指挥,李良新!”

    “开始!”

    “是!”

    阅兵进行曲重新奏响的同时,两辆红旗车交错开动,缓缓驶向早已准备就绪的受阅部队。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问候和回答,一来一回,铿锵有力,汇聚成巨大的声浪,回荡在十里长街的上空,仿佛历史的回响。

    “爷爷。”

    观礼台上,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十来岁小男孩转过头,看向身后的老人。

    后者身穿58式空军军装,身形已经微微佝偻,但在军服的映衬下,仍然显得精神矍铄。

    “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回答啊?”

    待到声音逐渐平息下来,小男孩才踮起脚,凑到老人耳边问道。

    “回答什么?”

    老人一时间没能理解自己孙子的问题。

    “刚才坐在车上的爷爷一直说同志们辛苦了,难道不是应该回答不辛苦么?”

    显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逻辑才是比较直白的。

    这下,老人听懂了,露出了一个开怀的笑容。

    “怎么可能不辛苦呢?”

    他慢慢回答道:

    “当兵,就是辛苦的,不光辛苦,而且还危险呢……爷爷的胳膊一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就抬不起来,就是年轻时候当兵留下的伤……”

    他微微抬起头,略显浑浊的眼神微微发亮,似乎看到了几十年前年轻时的自己:

    “但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辛苦也好,危险也好,都是次要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们的军队才叫人民解放军……”

    “再过几年,你应该就会学到这篇课文了。”

    老人摸了摸孙子的头: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

    一老一少说话的功夫,检阅车已经重新回到了金水桥以北。

    虽然今天这个庆典形式在习惯上被称为“国庆50周年阅兵”,但真正的“阅兵式”其实只在其中占到很小的一个环节。

    一来是阅兵式的持续时间太短,领导人坐车一走一过,五分钟就结束了。

    二来对于其它观礼者来说,阅兵式也没什么参与感,毕竟不可能大家一起坐着车过去,况且在观礼台上也看不清楚远处几乎一望无际的队列。

    而国庆嘛,属于普天同庆。

    制定庆典计划的人也很懂,肯定得让大家伙都过过眼瘾。

    所以,大头其实还是分列式——

    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检阅。

    现场的气氛也是在大领导发表完讲话之后,重新变得热烈了起来。

    李良新可能是建国以来普通话水平最好的阅兵总指挥。

    至少“分列式,开始”几个字说的还算清晰。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军乐团重新奏响了分列式进行曲。

    位列所有方队之首的,自然是持护军旗的三军仪仗队。

    在常浩南旁边的常援朝,身板也几乎是本能地挺直了不少。

    老常同志二十多年前曾经在部队当过基层干部,后来转业才当了警察,甚至还去一线打过仗。

    他的二等功就是这么来的。

    而三等功就是在三、四类边缘区地区驻守达到年限之后的例行授奖了。

    常援朝的视线紧跟着看着三军仪仗队,直到他们越过西华表,重新变回齐步之后,才带着些依依不舍地转回头来:

    “其实,我当年刚当兵那会,也申请过参加仪仗队,结果因为身高不符合标准被刷回来了。”

    尽管伴随着分列式进行曲的声音,但观礼台毕竟跟对面隔着一整条街和金水河,倒还不至于听不见说话声。

    常浩南有些狐疑地看了眼常援朝:

    “爸,您这条件……是怎么敢去……”

    由于担心过度打击老常的自信心,他到了还是没把这句话说完。

    “嗐……仪仗兵选拔标准也是随年代变化的,我年轻那会,在同岁数的人里算是个子挺高了,本来能摸着仪仗队选拔的最低标准。”

    “结果到了我那年,意向都填上去了,武装部突然说标准提高了3厘米,我就被刷到野战部队去了……”

    显然,这件事在老常的记忆中分量很重,否则不会念念不忘这么多年……

    常援朝的身高搁在99年这会看只能算是比北方男性平均水平略高,但要是搁在二十多年前,那确实如他所说,算是比较显眼了。

    老常重新把目光投向面前经过的后续队列。

    对于常浩南一个本来就看过这次阅兵纪实片的重生者来说,徒步方队跟上一世相比其实没什么变化,所以看点也不是很多。

    99年的这次阅兵,由于要重点凸显面向新世纪的军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以光是各军兵种的院校学员方队就设置了堪称夸张的5个,以至于现场解说员都没有挨个解说,而是把中间三个捏到了一块。

    唯一的变化是,由于装备方队的数量和规模增加,因此原本的两个民兵方队被缩减成了一个。

    不过对于常援朝这种当过兵的人来说,显然还有点意犹未尽。

    “爸,这里面有没有你的老部队啊?”

    趁着徒步方队和车辆方队中间的空隙,常浩南凑过去问道。

    “我的老部队后来都被裁了……”

    常援朝的眼神中带上了些许怀念。

    但怀念的眼神很快就被兴奋和欣喜所代替。

    因为远处的街面上,已经出现了滚滚的钢铁洪流。

    当第一个车辆方队的坦克出现在所有人视野里的时候,现场的掌声甚至盖过了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和挂胶履带压过柏油马路的声音。

    而军乐队,也一转奏响了《战车进行曲》。

    就连天安门城楼上的首长,在挥手致意的时候都压不住嘴角的笑容……

    男人嘛,哪有不喜欢装甲和大炮的呢?

    ……

    由于并非常浩南的主要发力领域,因此华夏在地面装备这块,眼下还是比较单调的。

    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成分。

    因此还是跟上一世一样,凑了足足三个坦克方队。

    解说员自然是不会直接透露装备型号,只是以坦克第x分队的和新型主战坦克的方式命名,然后就进入了例行的评价环节。

    但比较内行的人还是能看出来,打头的是六队负重轮的最后一代“圆脑袋”,88B主战坦克。

    常浩南注意到,稍远距离之外,受邀参加仪式的外宾举起手中各式相机或是望远镜的频率明显比刚才高了不少。

    这功夫华夏军队的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阅兵式属于少有的、能够近距离直接观察华夏武器装备的机会。

    无论是把华夏当成假想敌的,还是想从华夏这边淘些装备回去的,都不可能错过。

    “这些坦克跟他们上一次阅兵时展示的那个型号比,好像放大了一些?”

    最前排的外国使节观礼区上,一名身穿美国空军军装的准将压低声音,对身边正举着相机对焦的同伴说道。

    拉尔夫·J·约迪奇二世,华夏名周瑞夫,美国派驻华夏的武官。

    由于是F15E飞行员出身,他对坦克的了解基本仅限于从俯视视角分辨敌我。

    因此在他看来,这些半圆形炮塔的型号之间区别不是很大。

    旁边的上校是武官处的技术参赞,华夏名白礼德。

    年初的时候还在欧洲备战盟军行动,两个月前才从欧洲被调到华夏来。

    “上一次……我想您说的或许是他们称作79式坦克的型号。”

    白礼德作为陆军军官,专业就是研究装甲兵作战,加上这次来之前还专门看过一些资料,自然知道周瑞夫在说什么:

    “虽然长得有点像,但那只是用了我们和英国技术改装的第一代坦克,而这个……他们应该是叫做88式,已经是第二代坦克中比较先进的型号了。”

    解释完之后,或许是担心自家领导依然没概念,他又补充了一句:

    “大概和我们的M60差不多,火力、机动、防护。”

    周瑞夫点了点头,这次显然是听懂了——

    一种技术水平大概相当于70年代初的型号。

    不需要太过关心。

    第二个方队的坦克,是96基础型。

    对于现场的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不长着圆脑袋的国产坦克。

    哪怕不懂武器装备,单从外观来看,有棱有角的炮塔也更像是那些电视上的先进型号。

    现场的气氛甚至比刚才更加热烈了。

    周瑞夫倒是没什么反应,在他看来,既然华夏人会把一种相当于M60的型号搬上阅兵,说明他们大概也没什么更好的型号了。

    实际情况么……

    还真就差不多。

    基本型号的96,性能还真就没比88A/B好出太多。

    在这功夫的绝大多数资料上,这个型号其实还保留着原来88C的名字。

    很明显,这只能算是一种二代坦克的深度大改。

    这次,甚至连白礼德都只拍了两张照片。

    对于他这样懂行的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出前两个方队的坦克用了相似的底盘。

    所以只要拍一些炮塔细节就够了。

    然后,白礼德就把镜头对准了还没开过来的第三方队。

    武官处技术参赞,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跟踪驻在国军事装备发展情况。

    这甚至是公开的。

    而后面这个型号的坦克,可以说是他今天唯一感兴趣的地面装备。

    看着连续按动快门,一副不吝惜胶卷驾驶的白礼德,周瑞夫也跟着探出头看了过去。

    “那些坦克,好像……不太一样?”

    实际上,如果是最早的样车方案,那外行人还真就不一定能马上看出它和前面的96有什么区别。

    但如今登上阅兵的,却是经过一轮大改之后的。

    尤其是底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动力包还是1200马力的版本,但总体设计已经开始向后世的99A方向靠拢。

    属于瞎眼可见的巨大飞跃。

    不过,炮塔却又保留着没换楔形装甲的最古老版本。

    组合在一起有点头轻脚重的感觉。

    “这个型号,我们从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跟踪了。”

    白礼德没有放下相机,一边按着快门一边说道:

    “但华夏人对它的保密非常严格,我们获取过一些图片和技术资料,但其中的不少内容自相矛盾,一看就是他们抛出来的烟雾弹。”

    “两年之前,陆军情报部门的那帮废物保证说他们弄到了华夏最新型坦克的技术方案,但是跟今天这个实物对比起来……完全不一样。”

    语气中一副非常不屑的样子。

    旁边的周瑞夫作为空军准将,自然不好跟着一起喷,但也不由得撇了撇嘴。

    情报错误害死人。

    他没来由地想到了几个月前被打下来的那架B2轰炸机。

    至今仍然没人知道它被击落的全过程。

    也没人知道对方是如何获取稳定探测到隐身飞机的。

    实际上,陆军情报部门这次完全是被冤枉的。

    他们通过几张模糊照片推测出的样子其实非常准确。

    但架不住中间这两年9910工程又换了个几乎是天翻地覆的新方案……

    在距离两人不远的地方,他们的俄国同行也在做着几乎一样的事情。

    “似乎完全看不出T72或者T80的痕迹……”

    安德烈·利皮林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

    他知道华夏曾经通过一些渠道搞到过一辆T80和不止一辆T72并进行过详细测试,因此之前一直推测华夏的第三代坦克即便不是仿制,也应该跟这两个型号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今天看到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炮塔还是有点T72A的样子……尤其座圈尺寸目测完全一致,考虑到也是三人制车组,我估计装弹机应该沿用了我们的设计”

    旁边的一名中校手里拿着望远镜,听到利皮林的话之后说道:

    “不过这个炮塔和底盘看上去完全不协调,应该只是暂时充数的,等到量产的时候会换掉,或者增加附加装甲。”

    “就是不知道坦克里面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机会看一看……”

    ……

    天安门城楼上,张老将军微微探出身子,遥望着列队整齐的方阵,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担任127师师长时的场景。

    二十年前,他麾下的部队也是在这样列队接受检阅之后,直接开上了南疆的战场。

    不同的是,当时停在这些部队身后的,只有三十几辆轻型坦克,百来门老式火炮,和只能承担运输任务的卡车。

    那一战,他打赢了。

    还立下赫赫战功。

    但过程,却异常艰难。

    在缺少先进技术装备的情况下,军队所能依靠的,就只剩下经验,和意志。

    可是这两项,都是要从血火中磨砺才能产生的。

    而磨砺的过程,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牺牲。

    大量的牺牲。

    在国家最需要大批青年投入发展和建设的时候,却有一批又一批勇敢、忠诚、坚强的先锋队倒在了战场上。

    后来,他一路高升,从师长到军长、到军区首长,再到如今的位置。

    但那几年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场面,却始终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也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自己手里能有相当于六十年代美军——甚至都不用更先进,的装备和资源,不知道能挽回多少年轻同志的生命。

    而今天……

    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

    当年他所期待过的东西,乃至于当年他根本不敢期待的东西,都在此列队整齐,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作为这支军队的最高级指挥员之一,张老将军难免有了一种得偿所愿的兴奋感。

    然而。

    这种感觉只持续了一瞬间,就被他警惕地强压了下去。

    “还不到得意的时候啊……”

    张老伸手扶了一下自己的军帽,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

    三年多以前,也是他,亲自指挥了那次威慑性的三军联合演习。

    只是最后的结果……

    很难说让人满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虽然演习的场面称得上盛况空前,演习组织也算是顺利。

    但在90年代下半叶,参演部队却仍然以国产第一、第二代装备作为主力,演习形式也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

    “千军万马渡海峡”的解说词从宣传上讲效果不错,不过从军事上看,仍然靠登陆舰和冲锋舟为主的抢滩登陆形式,毫无疑问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作战需要。

    而实际上,即便是这种传统的作战形式,也受制于资源不足的窘境——

    1945年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尚且有13艘战列舰进行对陆火力支援,而三年前的解放军由于火力不足,甚至要把陆军火炮搬上登陆舰……

    刚才那瞬间的志得意满和心花怒放,顿时又被一抹无形的压力所取代。

    尽管在96年以后,国家已经逐渐开始加大国防建设投入,但要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军队建设,压力还是很大。

    不仅有外部的,还有内部的。

    “任重而道远啊……”

    张老将军的眼神微微变了变。

    ……

    不过,能想到张老将军这一层的,毕竟只是少数。

    阅兵现场的大多数人,心态还是简单的——

    今天这些坦克大炮,比之前在电视上看见的,好看不少……

    而常浩南的视角,显然是所有人当中最特殊的。

    作为重生者,他更感兴趣的是,这次阅兵跟上一世的区别。

    而坦克第三方队,则是第一个明显出现的变化。

    18辆坦克,清一色的99式原型车。

    虽然还没定型服役,但至少不需要在后面用96式充数了。

    他转过头,看了一眼旁边的祝虞声。

    却发现后者此时也正看着他。

    一老一少目光交汇,然后同时向对方点了点头。

    常浩南看得出,祝虞声瘦弱的身体微微有些发抖。

    显然是由于兴奋。

    自己主持设计的型号,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对于任何一个武器设计师来说,都是无上的光荣。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抬起头,望向西侧的天空。

    属于他的主场,还没有开始……

    (本章完)


  https://www.lvsewx.com/books/30304/30304690/313123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