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时代 > 第17章 民国建立

第17章 民国建立


袁世凯运用两面手段坐收渔利,他一面授意新军南下平叛不要急于扑灭革命之火,一面向清廷施压,大权独揽,逼迫皇宫增加平叛的军费。袁世凯缓慢推进大军,时打时谈,不着急迅速镇压革命,革命党人的新军战斗力不如北洋新军,逐渐支撑不住,袁世凯派人与南方革命军开始谈判;太后不得不拿出财宝交给袁世凯做军费,国库里搬出六、七百箱金银财宝,都是过去慈禧太后积攒下的各地督抚的孝敬。当时清朝的规矩,外地的封疆大吏每年冬夏各进京一次,向太后进献“炭敬”和“冰敬”,这些人的出手很大,因此慈禧积累了一大笔“私房钱”,这些钱当年袁世凯进京做军机时是了解的,因此他算准了清廷还有一大笔钱可以拿出来,其余大臣则对他这种欺诈孤儿寡母的行为很不耻。

        南北会谈在上海举行,袁世凯派唐绍仪赴上海与南方革命党谈判,南方则推伍廷芳为代表。

        且先说唐绍仪,他的从政之路的跌宕起伏都随着一个人的命运而浮沉,这个人就是他在朝鲜做税务官时就结交的驻朝鲜办税大臣袁世凯,当时他们两人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在朝鲜相识相知,结下深厚的友情。

        唐绍仪是被容闳带去美国的第三批留□□童,他去美国是受他叔叔的影响。他的叔叔唐廷枢是一个大买办,负责开平煤矿,袁世凯在朝鲜练兵的军费就来自于开平煤矿,因此唐绍仪和他早就认识,在朝鲜唐绍仪的外交才能很受袁世凯赏识,把他当做自己的左右手。袁世凯去朝鲜时才二十来岁,却把那些个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一个个打败。袁世凯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得到唐绍仪的助力,因此当袁世凯从朝鲜回到清廷,开始混得风生水起时,唐绍仪也得到提拔和重用。

        袁世凯在义和团之乱以后,接替支持义和团运动的毓贤出任山东巡抚,后来在天津任北洋大臣,等于接了李鸿章的班,他深知没有一批熟悉洋务的人才是不行的,因此调回唐绍仪辅助自己搞外交、物色人才,唐绍仪就等于北洋的外交负责人,他作为留□□童,自然而然地向袁世凯推荐了许多留美同学,如后来的天津大学校长蔡绍基、天津警察局长曹嘉祥、袁世凯的翻译蔡廷干等人,所以天津的洋务一直搞得有声有色。

        袁世凯被摄政王开缺以后,唐绍仪也退到天津,静观局势,后来袁世凯东坡还朝,唐绍仪又接替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大臣。

        南北会谈唐绍仪自然是北方代表的不二人选,袁世凯不是很放心他,又不能不派他去。一来唐绍仪的留美背景使他自然而然地心向共和,二来唐绍仪和孙中山同为广东老乡,和南方革命党中不少粤籍人员都有交往,他在谈判中的立场可能会发生动摇。

        伍廷芳是清末外交重臣,他眼见清廷败坏,下决心分道扬镳,遂南下到沪上,被南方推和谈的代表。

        谈判中,唐绍仪提出行立宪制,保留皇室。

        伍廷芳说:“自己以前也认为该行立宪制,但是国家如今搞成这么败坏的模样,清廷应该要负责任,即使一间银行信誉败坏了,经理也要引咎辞职,更不要说是一国之君了。”

        有人回去奏报袁世凯,说:“这哪里是去谈判,简直就是去馈献江山。”袁世凯不承认唐绍仪签订的条约,认为他是越权行事并将他解职。

        伍廷芳坚持条约有效,说:“谈判前我们互验文凭,唐绍仪是全权代表,既是全权代表,就有权订立条约。”

        袁世凯也不敢完全推翻他们的条约,但他坚持要优待清室,一番讨价还价后,南方同意优待清室条件,孙中山此时已先组成临时政府,当选大总统,承诺如清帝退位,则让位于袁世凯。

        袁世凯开始想法子逼宫,但是到底深受皇恩多年,不好做得太难看,于是做了一番苦情戏,半真半假地哄骗深宫里的太后同意退位。

        他往太后宝座前一跪,说:“臣无能啊,不能挽救江山社稷,孙中山的革命党太厉害了,枪炮武器先进,他携带海外巨款回国,饷银充足,革命党人战斗力很强,我们现在粮饷皆缺,哪里是对手?”

        革命党人其实更缺钱,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回国,记者问他带回多少钱?他回答道:“孙中山一文不名,只带回一腔革命精神。”他担任临时大总统以后,有人来要求下拨军费,他大笔一挥,20万,去库里支取。打开银库一看,只有9个钢镚。外间的人都知道孙中山没有钱,只有太后蒙在鼓里。

        可怜的太后把自己的养老钱都拿出来了,现在听到这话,眼泪就出来了,自己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却接下这么个烂摊子,不但无钱,还要丢命,该怎么办?

        她只有垂泪,完了问袁世凯:“现在怎么办?如何收场?”

        袁世凯再劝慰,说:“太后莫慌,唐丞去谈判已经定下了优待清室条件,退位后每年有400万优待费,保证太后皇上后半生无忧,将来民国政府待先朝皇帝如异国之君,仍有皇宫可住,皇号可保,紫禁城内,关起门来,仍是一朝天子。三千年来的亡国之君,有这样的光荣收场,古史所未有也。”

        皇太后不言语,只有哭,袁世凯也陪着哭。袁世凯的欺骗手段和心理战术很奏效,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三言两语就把太后劝退了。此时的太后私房钱也花光了,只盼着拿着优待费,把日子过下去就行了。

        满族人可不都是太后一个妇道人家,有人要主战,太后说:“非是我要共和,袁世凯说革命党厉害得不得了,我们打不过,能有什么办法?我一个妇道人家,久居深宫,你们这些臣子哪里为国分忧过?只知道揽权揽钱,无一缺不卖,卖来卖去,祖宗的江山都卖光了。”为了怕出乱子,袁世凯故意对王公大臣们说:“如今国库空虚,粮饷皆缺,如果非要一战,那就只有请各位毁家纾难,筹措军费了。”

        王公大臣们一听,这还了得,北京的王府一座比一座要豪华,真的毁了一两个,说不定军费也就解决了,只是转念一想,就算自己王爷不当了,家当还在,生活富裕,不愁吃穿,真的把家拆了去打仗,哪个能愿意?

        庆王爷头一个就反对,他和袁世凯本就有姻亲关系,谁当家还不都一样,自己反正不吃亏,该享受的一样能享受,换个名头罢了。他家的油水也不少,足够下半生体体面面的生活了,再说都一把年纪了,哪能经得起折腾?庆王主张让袁世凯组织政府,他自己要退休了。主战的皇族良弼被炸弹炸死,群龙无首,皇族们纷纷开始寻求退路,有些卖掉了北京的王府,搬到天津去了。

        袁世凯的手段真是高明,搞了个不流血宫廷政变就改朝换代了。清帝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南方革命党等他劝退清帝等的不耐烦,先组建了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但是临时政府不能得到外国承认和支持,孙中山和革命党认清形势,决定把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不过袁世凯只能做第二个总统了。


  https://www.lvsewx.com/books/12565/12565070/270980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